2月 05

卡卢仁波切 | 慈悲 | 播客04(文字记录)

卡卢仁波切播客——第4集——2021年1月27日(9分钟)——慈悲

各位好!这是卡卢仁波切的播客,感谢大家再次在这里与我相会。

我将要说的话可能毫无意义,又或许非常有意义,谁知道呢?

我觉得当我们将自己定义为一个佛法修行人,一个精神修持者,理解慈爱与友善、理解慈悲的含义真的是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谈到慈悲,问题在于这个词已经被用于太多商业场合、政治场合,被用得到处都是。于是我们倾向于认为慈悲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具备,很容易行持。仅仅是因为我们听了太多次,我们就以为自己已经了解,已经具备,已经做到了。这正是问题所在。

我们永远不该在刚一开始修持的时候就把慈悲用于对待现实中的人。慈悲必须与精神修持,观想的修持以及回向的修持相结合。一旦你具备了稳定性,之后慢慢地,自然而然地,通过你自己正向的态度,正向的言语,以及正向的行动来影响其他人,不抱任何企图,不抱任何造作的态度,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

当你可以真实且自然地对其他人慈悲时,才可以称自己是一名佛法修持者,或菩提心修持者,而不是取决于情绪的好坏。它必须是一种品质与了证,日夜相继,终生不断。

这才是我们对菩提心所需要具有的理解。我们很多人在想到菩提心、慈悲时,因为听过太多,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然而我们的理解其实相差甚远。

友善并非取悦他人。慈爱与友善,慈悲,对于佛法修行人而言意味着,作为一个修行人,要向他人提供至高的智慧与道途。这才是慈悲的真实含义。如果你试图取悦他人,那并不是慈爱与友善,而仅仅是取悦他人。取悦他人与慈悲不同。假装是个好人,也不是慈悲。你只是在假装而已,并不自然。

而当你经年累月地持续修持慈悲,那么渐渐地,你会一瞥无我,心地清明。从此时起,无论做什么,你都会以无我的方式去做。就行为而言,你会一直开放自心并想要利益一些有情众生,没有任何造作的态度;无论在头脑里还是在行为上,都不耍任何伎俩。你会一直关心并真诚地想要利益他人。这些都会历经时间而自然地发展出来。

而正如所有伟大的成就者们所说,在帮助众生之前,要先帮助自己,先解脱自己。他们这样说,不是说你不该去保护他人的生命。你需要在自己的能力范畴内尽己所能。不是指即使在你的能力范畴内,即使在不损毁你自己的生活、不损毁你自己的未来的情况下,也完全不作为。你应该尽己所能,但不要超出能力范畴而让你的自我或骄慢占据上风。

因此,慈悲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必须恒时对自己的骄慢、我执与无明保持觉知。我认为这是极关键的。因为很多人在开始某种慈悲的行持时,有点像是进入了一个隧道——一直在念叨着“慈悲很重要……慈悲很重要……”但你若不做修持,慈悲一词就毫无意义。

如果你有某些禅修的方法,有一些精神修道方面的理解,再花时间做一些闭关——当我说闭关时,并不是指一个月或一整年的闭关;也可以是几天,或几个小时;只要你的心不散乱,就可以算是闭关——持续闭关修持,随着时间的累积,慈悲的质量就会提升。因为一个人经由修持慈悲而产生的改变,在于对自己的行动、意图以及心态有持续的觉知。一个人若能于内持续地觉知,于外持续地进行慈悲的回向与祈愿,终将经由时间的累积而发展出对慈悲之真实含义的理解,并证得慈悲。

你无法一边自称慈悲,一边执着于自我。这是矛盾的。当你有所了证,才会是慈悲的。你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修持对一切有情众生慈悲。而它的提升需要历经时间,需要耐心、接受指导以及闭关修持;也需要了解觉知的真正含义,以及认出散乱的真正含义;还需要持续地持守戒律;持续地在修持中不抱任何造作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不必如此,但至少在修持中要如此。而随着时间的累积,改变自会出现。

我想我已经讲得太多了。下次我还会找时间录制音讯。感谢您的聆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