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08

卡卢仁波切 | 虚幻道次第 | 第一节 | 连载(8)

现在我们来讲(多罗那他尊者所著的)三士夫道次第。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个频繁的在线课程。我想提醒大家要记录一些偈颂的序号或页码。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聪明,那就记在头脑里。如果你觉得自己记性不太好使,那就做个笔记。因为我会提问。不是现在,也许是以后,也许是下一节课。

请记下我都念诵了多罗那他尊者的哪些偈颂,第一、二,三,四……因为一,所以二;因为二,所以三……会经常来来回回地跳转。比如,嗔怒的原因是什么?嗔怒的原因是有攻击性。有攻击性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满足。不满足的原因是什么?是没有认识到自我和幻相的真面目,由此才产生了不满足,或者称之为“无明”。因为不满足,才有攻击性,才有嗔怒,然后才有嗔怒之下的行为,对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对吧?

所以,我们不应该视嗔怒为根本上的问题。我们应该看看嗔怒来自哪里。然后我们得出结论——它来自攻击性。一旦我们得出这个结论,就会进入下一个问题,不满足在哪里?不满足是什么意思?是由于无明而没有认出幻相的本来面目。

所以你们要记得,当我说“无明”这个词的时候,它与你的学历无关,它与你有多聪明、多狡猾、多成功、多富有或多贫穷统统无关。完全与这些无关。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会说,“哦,你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人,无知的人。”然而在佛法中,我们不会说“你是个无明的人”。我们要超越人的个体属性而看无明本身。

当今社会,我们根据一个人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来评价这个人。如果这个人碌碌无为,我们就会说:“你真无知,你太笨了,你什么都不行”,对吧?而如果一个人取得了某种成就,我们就会说:“你真聪明,你好智慧,你很勇敢,你太有勇气了”这一类的话,会称赞这个人。

但从佛法修行的角度来说,无明的认定不是基于社会地位,也不是基于人的个体属性。我们超越所有这些来看待无明。可以这么说,我们视无明为所有消极面的原因。我们看待无明的方式不同于世间的方式,超越了世间的方式。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其他人说:“哦,你修得不好,所以,你很无明。”从此就对这个人爱搭不理。不要这样做,这是不健康的。

因为无明会继续存在很长时间,无论你对自己说什么,无明仍会存在。所以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因为那终究不会对任何人有帮助,对你自己也没有帮助。在修行的过程中承认自己的不足与过失,这是件好事,会让你的内心更谦卑,也会让你对佛法有更为真诚而清明的心。然而,不是要你在别人面前指认自己的过失。而是在你自己的修行过程中,对自己发露忏悔。你不必向别人去忏悔自己的无明。

我们在看待无明时,会超越一个人的个体属性或社会地位。无明超越了这些范畴。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所以,你不该因为自己记不住法本上的文字,就说自己无明。你也不应该说别人无明。这是对别人的羞辱,公开的羞辱。从做人的角度来看,这是错误的。从佛法修行的角度来看,这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能羞辱那些比自己懂得少的人;同时,对那些懂得比自己多的人,你可以说:“不错,挺好的。”你可以称赞对方,这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有人懂得比你少,你不该批评他们,而是可以说,“哦,好的”,然后以更友善的方式提醒他们,如家人一般地帮助他们。

以上是我想给你们的一个小建议。

卡卢仁波切
虚幻道次第系列课程 第一节 连载(8)
2021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