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18

卡卢仁波切 | 尼古玛之“噶乌大手印”(下午课程—引言3)

问:心与觉知有什么区别?

答:心与觉知有什么区别?我真的不知道。我觉得,就传统教法而言,这很简单,也很清楚。比如,在我们禅修之旅的一开始,觉知与心性本然看起来好似两件事。随着你持续地修持,最终觉知与心性本然会合二为一。对吗?

一开始,看似是有“我试图成为这样的人”或“我试着有觉知,我想要有觉知,我不该散乱;而心性本然是另一件事”,或“那才是心性本然”,或“我应该认出心性本然”,等等。所以,在一开始,我们抱有一些看法,而最终当你认出心性本然时,禅修者与禅修便合而为一了。当前我们先这样理解就好。

因为,当你有这种觉知,但还不是完全证悟的觉知,那么在微细的、潜在的层面,你仍然有以下这些想法,诸如:“这是一个投射,它在显现,我要克服那个,我要让它消融。”你可能非常成功,但你仍然需要在头脑层面用力才能克服、消融,剥离、或是对它做点什么。

当你认出心性本然,你就不再视其为威胁,不再把它当一回事,因为你认出了心性本然。所以那非常不同。我讲这些的时候必须稍加谨慎。上一世卡卢仁波切在他的教言中讲到:“首先你必须认出,然后你必须保任,最终你必须证得。”

因此,“证得”有一种不同的含义。在我们西方人的理解里,当我们说到“证悟”,那就意味着你在告诉我:“我知道了,或,我认识到它了。”我们以为那就是“证悟”的含义。而“证悟、证得”实际上是你在心上永久地保有这个品质。那才叫“证得”。在通往证悟的道途上,会有很多“一瞥”的体验。

在藏语里我们称之为:“ཉམས་དང་རྟོགས་པ།”。 “ཉམས། ”是指“正面的觉受”或“正面的体验”。那不一定是证悟,而是正面的体验。

正面的体验包括:预见未来,或看到证悟者、本尊、或护法等等圣众的净相。但那无法保证任何事。你仍然会经历很多事,很多艰辛、很多修持、很多事项、很多累积。即使你能看到某些事,或是看到实相,比如你亲眼见证了实相之持续地变动与无常,你可能有非常不可思议的体验,但那些对证悟也无所保证。你仍然会犯很多错。所以,当有人说:“我认为我证悟了”,那可谓是是大言不惭。

有很多“一瞥”的体验。这种一瞥的体验,有些可以持续大约一周,几个月,或者一整年,然后就会消失。一个令人震撼的正面体验可以持续几个小时,几分钟或几秒钟。诸如那些无法语言描述的体验,大多数这类事情已经写在这部法本里了,你也可能会遭遇这样的体验。但这些体验并不能为任何事作保。

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说“我认出了心性本然,我证得了心性本然。”实属大言不惭。忘了证悟这件事吧。当你说“我证得了心性本然”,那意味着你不再被任何事物挫败。那真的是大言不惭。因此,每当我听到有人说:“哦,我认出了心性本然,我证得了心性本然”,我就会对他们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就只能说这些了。我不想去争执说“你怎么认出的?你怎么达成的?你真的做到了吗?”我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和他们谈论这些。如果有人说“我证得了心性本然”,我就会说:“很好,祝你万事如意。”那是最好的回应方式了。明白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我并不想把话说得更委婉——如果你去看大成就者们的传记,你会看到所有那些我刚才描述过的体验。他们其中一些人有过非常清晰的净相,看到这位成就者、那位本尊、看到绿度母、观音菩萨等等,而他们仍然会继续犯下很多错误,他们也都承认如此。明白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作为一个修行人,有一个长期的、坚实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那非常重要。当我说坚实的基础,并不意味着你要盲目的信仰、顺从听命,比如你的“上师”利用你,然后你还说“哦,我会那样做。”——不是要让你成为那样的人。你明白吗?但我也不是在让你成为一个傲慢的人。这两者的分界线很微细。如果你是个修行人的话。

如果你不是一个修行人,你或是掉入完全傲慢的那一类,或是完全无明地说“哦,我的上师就是一切,他通晓过去、未来及现在的一切,我对他全然地相信。”那也没什么帮助。因为,如果你有这种极度的依赖,那么即使是你的上师也不再能帮到你什么。明白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我的上师大司徒仁波切。他告诉我一些事,显然,他说得没错。但他告诉我一些事之后,就会问我“你什么看?你看一下。那只是我的建议,你自己怎么想呢?”他给我留出这样的空间。明白吗?所以,我认为将来我们都应该铭记在心,即:上师并不总是给出教法并令你领悟,上师或指导老师也会给予你耐心与空间,让你自己去认识某些事,而不总是像结了婚一样彼此黏在一起,并不像是那样。

所以,上师肩负某种责任,而你也有自己那份责任。

如果你不做任何修持,连你的上师也会束手无策。你看看琼波南觉,他是一位大成就者——虽然我不能说我不相信,但我并没有看到他在天上飞——他好像是可以来回穿越岩石,对吗?来回穿越岩石、飞到天上、或是双腿盘坐传授教法长达半年。明白吗?不可思议!然而他的学生们仍然相互争斗。那些持续数年黏在他身边的亲近弟子,他们开始争执,争斗。你明白吗?各种各样的事。

然而,执掌传承的那个人,莫就巴,他是个少年。他绝对是个无名小卒,没有任何背景,而他恰恰成为了传承持有者。他没有花太多时间,而是做着内务方面的工作。而最终,尼古玛与苏卡悉地指示琼波南觉,把所有传承和教法都给了莫就巴。那时莫就巴只有十六岁,而琼波南觉那时已经一百多岁了。就这样。

 

尼古玛之“噶乌大手印”,卡卢仁波切讲授(下午课程)
噶举苏卡秋林 —— 2022年3月11日,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