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1

卡卢仁波切 | 尼古玛之“噶乌大手印” (上午课程)| 第二轮禅修

“རྣམ་རྟོག་སྣ་ཚོགས་འཕྲོ་ན་ལམ་གྱི་སྐྱེས་པ་ལ་ངོ་ཤེས།”

“རྣམ་རྟོག་”是指“念头的投射”,或称之为念头的映射,你怎么称呼都可以。

“རྣམ་རྟོག་སྣ་ཚོགས་འཕྲོ་ན་ལམ་གྱི་སྐྱེས་པ་ལ་ངོ་ཤེས།”

所以,即使你正看着心里即将生起或已经生起的念头,就只是单纯地看着这些念头的投射。如果你应对不了念头的投射,就应对不了嗔怒、嫉妒、恐惧等等。因此,为了“应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姑且这么说,为了应对情绪的挑战,你需要先学会 “如何应对念头的投射”。这非常重要。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冒犯我,比如批评我、侮辱我,我不是骂回去说:“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敢这样!”而是,当嗔怒即将生起的时候,就在那个当下,我检验当下这个觉受以及我对嗔怒的定义。随着我检验嗔怒本身的存在性,嗔怒的投射必定会自行消融。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如你所知,当我们说“我很生气”或“我不高兴”的时候,那意味着我们早就已经生气了。我的意思是,你早就到了火山口,你早就不在岛上没有火山的这一边了,而是已经翻到了岛的另一边,站在了火山口上。当你说“我很生气”或其他类似的内容时,嗔怒的影响已经显现了。知道吗?

因此我想要说的是,为了消融我们的负面性,负面的情绪,我们必须认出“如何应对念头的投射”,明白吗?因为念头的投射创造现实,创造我们的感知,即我们想要相信什么。

举例来说,你说:“啊,这个人对我说了这些那些。”你试图界定那个人说的那些字眼。你相信那些字眼存在,对吗?你说那个人说了你这些,说了你那些。你在说的是,那个人冒犯了你,惹恼了你。你相信这一点。

如果你相信这一点,那意味着它必须是真的。如果它是真的,那么你在心里下的定义就是真的,你定义说那个嗔怒是来自那个人的,是从那个人那里旅行过来,进到你身体里面的。显然,你看不到这一点。并没有诸如嗔怒一类的什么东西,像个念头泡泡那样从另一个人那里旅行过来然后融入你的头顶。并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很清楚这一点。但是我们仍然相信是那个人引起了我的嗔怒。并没有嗔怒以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前进并进入你的身体。然而我们仍然相信这一点。我们相信是因为我们感受到它,我们感受到它是因为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自我认同。当我们有错误的自我认同,就缺少清明,缺少觉知,那么一切都从内而外的受到了染污。无论如何也不要往那个方向走。

让我们回到嗔怒这个话题。当有人批评你的时候,你相信那个人在批评你,在说一些非常不好的话。这时我经常做的是,在我快要生气的时候去检验。我没说任何话。我没做任何事。我快要生气了。那么我就检验当下这个嗔怒的觉受,“嗔怒存在于那个人里面吗?嗔怒存在于那个人与我之间的某处吗?嗔怒存在于我的心里吗?因为我说我生气了,那么如何定义它呢?嗔怒看起来是圆的吗?是以几何形状存在的?还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它真正以哪种方式存在呢?它在大脑里吗?在心脏里吗?还是在心里呢?在我的四肢里吗?在我的膝盖里吗?我不知道……”所以,去检验。你不要说“哦耶,所有大师都说过,那东西并不存在。”不是这样做检验。不要这样直奔结论。不要那样,知道吗?靠你自己得出结论,靠你自己的分析与理解,这非常重要。

如果你只是说“啊,这个大师说过,那个大师也说过,显然它并不存在”,这是一个缓解疼痛的好借口。但长期而言,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结果。因为你没有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很重要的是要认出嗔怒的觉受,检验嗔怒的存在性,然后你会明白,嗔怒的觉受以及嗔怒的根源来自于攻击性。攻击性来自于心的幻相,心的幻相来自于无明。

无明的定义在于缺少心的清明。所以,当心缺少清明,就创造出无明的现实。由于无明——无明并不意味着你很愚笨,只是意味着缺少清明,缺少智慧,我们姑且可以这么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有很多次都快要发怒了,很多很多很多次。但每一次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境,我都会检验这个嗔怒的觉受,我检验“我相信我生气了,我相信我不高兴了”。然后我更进一步、再进一步地去检验,去分析,然后得到结论:“啊,嗔怒并不存在于那个觉受里。”于是我禅修。这就是你让自己冷静下来的办法。

再比如,嫉妒的时候也是一样,有其他情绪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你检验,禅修,检验,禅修,检验与禅修必须结合在一起,不是分裂开来。就是这些。

现在我们回来谈认出念头的投射。

“རྣམ་རྟོག་སྣ་ཚོགས་འཕྲོ་ན་ལམ་གྱི་སྐྱེས་པ་ལ་ངོ་ཤེས། འཔྲོ་རྦད་ཀྱིས་བཅད་ལ་བཞག།”

这是第二轮禅修,即:无论何时,当念头的投射即将生起,你就只是看着这些念头的投射。当你看着念头的投射,它们会自行消融。

当然,还会再有其他的念头投射,其他的念头投射,其他的念头投射,显然如此。无论何时,当你一再又一再地生起其他的念头投射的时候,你可以再次回到呼吸练习,呼气,吸气,呼气,吸气,呼气,然后让心处于不抓取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佛性,它只是不抓取,不抓取的心性状态。

当念头的投射生起,看着那个自己信以为真的形相。只是看着,不带懊悔,也不做夸大。因为,消融嗔怒的方法,是不做夸大,让它自然消融。有些时候,作为佛教修行人,我们以一种非常糟糕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嗔怒及其他情绪。因为我们说“啊,我生气了,我真是糟糕。”我们把事情夸大,超出了它本来的样子。脱离实际的夸大,绝不是应对嗔怒的办法。应对嗔怒的办法是,如其所是地看待它。如果你超出实际而做出更多的投射,那么嗔怒就得逞了。

所以,绝不夸大,无论你能否战胜这种情绪,都不要对自己说:“我真糟糕,我是个差劲的修行人。”不要这样。因为如果那样,你就是在制造错误的泡泡,你在制造泡泡,制造嗔怒的幻相,远超过它本来的样子。在你下次遇到其他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情绪时,这种做法起不到任何帮助。

“འཔྲོ་རྦད་ཀྱིས་བཅད་ལ་བཞག། དམིགས་སྐོར་གཉིས།”

所以,这是第二轮禅修。

第二轮禅修

当各种念头突然生起,立即认出它们,有力地斩断它们,然后安住(在自然安歇的状态)。

 

༄༅། །ཕྱག་ཆེན་གའུ་མའམ་རང་བབས་རྣམ་གསུམ་ཞེས་བྱ་བའི་ཁྲིད་ཡིག་བཞུགས་སོ།།

“噶乌大手印之引导,亦名智慧空行母尼古玛三自然安歇法之引导”
多罗那他著

尼古玛之“噶乌大手印”,卡卢仁波切讲授(上午课程 – 55′ 10”)
噶举苏卡秋林 —— 2022年3月11日,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