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04

卡盧仁波切 | 智慧佛法對談——像心上的膠(問答3)

問:所以「僵固」與「虛幻的身與心」這個包含觀想的修持,它們是相關的。那麼,「僵固」是不是就像是「抓取」?所謂「僵固」,與我們在佛教中經常聽到的「抓取」這個詞是一個意思嗎?「僵固」就類似於「抓取」嗎?

答:我覺得(對這些詞彙的)解讀取決於每個個體,可能對每個人來說有不同的含義——取決於他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與之關聯,在面對各種各樣挑戰時如何與之關聯。

我想說的是,首先,僵固、執著、抓取,所有這些都以某種方式彼此關聯。

執著,是因為我們沒有超越虛幻的身與心,因此我們會僵固,繼而因僵固而執著,然後就會抓取——對愛的抓取,對驕慢的抓取,對受人認可的抓取,對被人承認的抓取。

抓取並不總是負面的。抓取不一定是悲慘的或悲傷的。抓取可以以某種方式存在。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抓取感會成為障礙。在修道之初,它不一定是障礙,因為它太微細了,以至於你都識別不出。然後你會說:「對,看起來抓取也沒問題,不是嗎?它又沒傷害任何人,不是嗎?」你甚至會把抓取合理化。但是終究而言,隨著你的進步,你會理解到,這種抓取,這種抓取的投射,會成為你在精神法道上成長的障礙。

但是這種承認,真實地承認即使是這種僵固與抓取也要被捨棄——這是伴隨著你的心性品質的提升而來的。這不是你要在修道之初就運用的方法或心態。在修道之初,你要運用的是你能帶著慈悲與愛而與之關聯的(方法或心態)。

我們的僵固有點兒像是心上的膠。在我們看到心的真實本性之前,我們需要看到嗔恨的真實本性,看到幻相的真實本性。沒有看到這些而直接跳到關於空性和心性的想法,那非常滑稽。那很滑稽,並非真正明智的選擇。

因此,對我們來說,在修道之初,修持慈心與悲心非常重要。但最終我們必須認識到,連抓取感也要捨棄。一旦你超越了這一點,伴隨著「虛幻的身與心」的觀想修持,就會在此階段取得豐厚的成果。但這不是在修道初期的實修方法。

可以理解嗎?

 

智慧佛法對談 | 卡盧仁波切——2024年4月(6分35秒)

在本次智慧佛法對談中,主持人丹尼爾·艾肯與仁波切討論了仁波切的智慧教學課程之「虛幻的身與心」,以及他即將推出的新課程「尼古瑪睡夢瑜伽」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