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08

卡盧仁波切 | 如何在生活與修道之間找到平衡

問:仁波切,我們如何找到世俗生活與修行誓願及發願之間的最佳平衡?

答:我認為,若非著眼於一個接一個小幅的進步,則即便有純淨的發心,也永遠無法找到此種平衡。你必須能夠清楚地區分:純淨的發心與修行之根基,兩者之不同。修行之根基又可稱為成就之因——即長養正向心性品質所需之因。繼而才是有賴於修行誓願的心性成長,心性上真實的成長。

為獲得此種成長,若你抱著這樣的心態:「哦,我要即生證悟,我要當下開悟,無論我現在能夠抓住什麼教法,都要立即修持。」 這種心態里夾雜著恐慌,儘管是一種良善的恐慌,但它仍然可能嚇到你自己,甚至壓倒你。這種類型的修行誓願並非積極的發願,也不會有益於長遠的修持。就像我說過的,如果你於修道之旅的聚焦仍是基於極度的興奮感,則顯而易見你對於修道還缺少理解。所以,我覺得你必須清楚分辨——純淨的發心與修行之堅實根基。

第三,若是你抱著這樣的心態:「哦!我需要專注於每一天的修持「,並且真正誠實地面對自己,審視自己的進步,散亂,內在的障礙,於修道進程中前後對比,並由此找到內在的成長——我認為此種心態和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接著,此種心性品質、與法相應的心性品質,將會自然而然地被你帶入日常生活,這一過程也唯有順其自然。這不是你能強硬推進的事情。要是你覺得「哦,我做了這個修持,我對此所投入的時間需要獲得對等的回報。」這樣的心態是錯誤的。所以,不要讓修行的心態像是:「哦!我努力工作,又會開動腦筋,我會賺更多錢,我會越來越富有。」是的,這就是我們一般人世俗的視角,就世俗領域而言,並沒什麼問題。然而就修道而言,儘管並非全然不同,但是對此會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對苦的實質有清晰的理解,還要對自身的成長有一點耐心。

佛陀並不是借由讓自己感到恐慌而證悟的。佛陀如實地照見實相,照見苦諦,並由此獲得了醒覺的信號——如果用非常通俗的方式來表述的話,我覺得可以這麼說。

 

獻上我的愛與尊重
卡盧仁波切
2019年11月10日 直播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