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9

卡盧仁波切 | 自我犧牲是虔敬心嗎?第二部分 | 播客02 (文字記錄)

卡盧仁波切播客 – 第2集 – 2020年11月25日(9分鐘)– 自我犧牲是虔敬心嗎?(第二部分)

歡迎回到卡盧仁波切的播客。這是第二集: “自我犧牲是虔敬心嗎?(第二部分)

回到我正在談的主題:抱有尊敬是一回事——當你周圍的氣氛非常祥和,四周都是證悟者與佛像、開示、了不起的修行人,以及真實的修行人時,你感到鼓舞、受到激勵,生起一種真實的聯結和尊敬,這是一回事;而虔敬心是另一回事。

虔敬心真正的含義是,當你沒有任何抓取心,而是對佛陀、對你的上師與老師懷有甚深的感恩,對現實懷有甚深的感恩,視現實為顯現,視苦之顯現為老師;心中的喜樂與無量的感恩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不期待任何回報,不尋求任何奇跡或加持;只是單純地感恩,並密不可分地結合著喜樂、滿足與出離——圓滿的出離心。

這種出離心的狀態,離於任何抓取,單純地對成就者們、對諸佛感恩;視一切現實為自己的老師,視一切現實之顯現為老師,為自心之投射并以之為師。與此同時,不尋求任何成就,只是單純地感到滿足,安住於當下,以全然的喜樂觀照萬物。這才被稱作虔敬心。

虔敬心不摻雜任何悲傷或愉悅興奮的感受。所有那些摻雜著宗教觀念的情感都不是虔敬心。那只是你對於虔敬心抱有的幻想,是你想要執取的,因為這讓你感到舒適,所以你願意稱之為虔敬心。然而實際上,那並非虔敬心。

因此,正如我剛剛所講,真正的虔敬心是對佛、法、僧、以及一切成就者們無分別、平等、持久地感恩;視一切現象之變化為開示,為心之顯現,為我們的嚮導。同時,與之密不可分的是:出離心、滿足感與謙卑。所有這些正面品質,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還包括慈悲心,全然無我地祈願,不摻雜任何期待,不尋求任何奇跡或回饋,純然臣服,完全自在而滿足,感恩、慈悲、出離與覺知——所有這些品質,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持續如此,這便是虔敬心的定義,是虔敬心的真實含義。

如果你所謂的虔敬心散亂了,就不再是虔敬心了,因為你的心散亂了。若要宣稱自己有純淨的虔敬心,你需要一直都保持心之明澈與覺知。因為興奮感、覺受,負面感受,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基於自身的經歷而感受到。但是普通人無法做到的是,完全離於抓取心,全然地感到滿足;與此同時,全然地慈悲;出離心與之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感恩一切的成就者、佛、法、僧以及萬物之顯現;視其為老師,為提醒,為通往覺知之引導。

所有這些密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被稱作虔敬心。因為當你具備了所有這些品質,你將不再尋求認可,不再尋求讚譽,不再落入任何散亂的心念之陷阱——因為那時你的心真實而純淨。

你或許會提問:“我如何到達那樣的狀態?我如何達到這種程度?如何做到呢?如何抵達你所描述的目的地?”我的回答非常簡單,無論你擁有什麼社會地位,我的回答將一如既往的簡單。

你要閉關。並不是說你必須做三年、四年、五年期的閉關。你可以做一年期的閉關,或許只是幾個月,都非常有意義。它的效果比你在不閉關的情況下修持十一、二年的效果更大。閉關的效果要大得多,如果你閉關一年,幾個月,幾周,甚至只是幾天,它都會極具成效。因此,閉關是唯一的選項,唯一的答案。因為如果你的心一直散亂,就無法生起純淨的虔敬心。就是不可能。從未發生過。

因此,為了生起純淨的虔敬心,你需要閉關。你需要讓自己投入其中。這聽起來有點老套,但這是唯一的路。所有其他那些“捷徑”,都不是真正的道途,因為其中混雜了我執與幻惑。任何時候你若聽到有人宣稱某種修持可以讓你“在非常短的時間裡獲得成就,比任何人都要偉大的成就”,就要知道,那是我執在說話,不是佛法。

因此不要試圖一夜成就。不要有那種心態。試著只是保持簡單的心態,從清晨的一座開始,到晚上的一座結束,“我要持續自己的修持,一天四座”。就是這樣。

而在回向、皈依、念祈禱文時,要這樣發心:直至證悟,直至自己達到證悟之境,我都皈依佛、法、僧,並將積聚的所有功德都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這是你需要一直保持的發心,它是一種保護,也是你修行的嚮導。就是這些。

關於自我犧牲與虔敬心之間的概念混淆,以上就是我在這一集中所給出的簡要闡釋。下一集我可能會繼續這個主題,然後我們再更換主題。

感謝您的聆聽,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