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卡盧仁波切 | 灌頂的真正含義及其戒律

灌頂不是為了賜予你奇跡。灌頂是為了給你做示範,讓你可以和指導師一起觀修,諸如如何觀想壇城;如何延續自己正向的發心;如何堅持回向;如何持續地修持生起次第;如何觀想放光、種子字、一切佛法僧的身語意彙集於本尊——不是各個分開,而是合而為一;對壇城生起虔敬;繼而在虔敬心、慈悲心、慷慨佈施之心,以及知足心的基礎上,領受到加持。

上述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即是“灌頂”。灌頂決不是指把某個物體放在你的頭頂。如果你學習過灌頂,基本上,每個灌頂就戒律而言都是一樣的。

與灌頂有關的戒律,首先是是皈依、然後是發菩提心,以及三昧耶。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盲目遵從上師這一條,好嗎?絕對沒有盲目遵從上師這一條。就你自身而言,只是要真誠,感恩,獻上曼紮,請求接法,繼而接得教言開示和法的傳承。所謂法的傳承,基本上就是接到關於如何觀想壇城的指導。有些情況下,可以非常簡單,比如你自觀為一位本尊,並觀想面前有一位本尊。有些情況下,需要觀想非常宏大的壇城。還有些情況下,需要觀想五個乃至更多個壇城。這取決於本尊修持的不同。
此外,還有外灌頂,內灌頂,秘灌頂,究竟灌頂之分。因此灌頂不是僅僅拿賁巴壺碰一下你的頭。如果你理解上述這些內容,就理解了關於灌頂的全部概念。
所以,基本上的結論是,灌頂只是指導者為修持者做示範,如何保持觀想,基本上是關於如何保持對壇城的觀想。而你作為修行人,要全心全意、充滿感恩地將此視為真正的皈依處。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二元分別之心的減少,你會認出心性本然,空性。所以說,認出本尊並非終極目標,而只是臨時目標。然而我們必須像珍惜終極目標一樣地珍惜這個臨時目標。這一點要銘記在心。

所有本尊修持都是臨時目的,但我們必須把它當作終極解決之道來修持。要有這樣的心,以這樣純粹的態度來修持。然後逐漸地,經由時間的累積,你會達到無二元分別的境界。你能否達到這樣的境界,並非取決於你對此知道多少,而是取決於你自己的證量。

若說憑著欲望就可以到達任何地方,那並不是事實,對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許多嚮往,但在我們達到自己想要的境地時卻仍感到心不甘、情不願,不是嗎?與此類似,我們在精神層面的理解,對法的理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漸進、耐心、覺知,三者結合在一起——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最為重要的戒律之一。

 

卡盧仁波切
臉書直播——2021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