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0

卡盧仁波切 | 虛幻道次第 | 第三節 | 連載(4)

接下來我們做一些問答。

問1: 在世俗生活與精神修道之間,是否有中間地帶?

答1: 我認為在一開始的時候,無論怎麼說,都會有中間地帶的。你不是一開始就步入極致。並不需要太過極端。

正如我之前講到的,出離心是生活的哲學,而不是你思維一次兩次然後就丟到一邊的東西。它不是那樣運作的。你必須將它作為生活的哲學。而就精神修道而言,正確的規則與戒律更多的是指對心保持覺知。這才會有更了不起的結果,正向的結果。或者說,至少大部分正向的結果來自於對心的覺知。這或多或少都算是中間地帶。而隨著你持續地修持,那種「為了修持佛法,我必須犧牲掉這些那些。」的想法會越來越少。

大家都知道,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有些負重感,諸如:「我有這個責任。我有那個責任。我沒法捨棄這個。我不能捨棄那個。我需要找到一個中間地帶。」所以,你可以從某個中間地帶開始。隨著你持續地修持,最終,當你在十年、二十年之後回顧往昔,之前你視為某種犧牲或某種負重的事物,已經不再是那樣了。

因為你對生活的認知、對你自身現實的認知提升了。心上的雲消散了。心的清明增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心裡不再出現那種所謂「為了修持佛法,我需要做出這個犧牲。」的想法了。就是這樣。絕對是要經歷中間地帶的。而持續地修持佛法才是關鍵。

對於那些完成了三年閉關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比如,有些人會說:「哦,我完成了這個閉關,我不再需要修什麼了。」然而實際上,三年閉關僅僅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而已。真正的閉關是生活本身。所以,那也是有中間地帶的,不帶極端的觀點。

 

問2: 在地獄道、或下三道里的眾生沒有辦法修持佛法,那它們怎麼辦?它們是怎麼脫離下三道的?是由證悟者把它們度脫出來的嗎?

答2:法教上是這樣講的:所有有情眾生,不管處於何種境況,終究都會證悟。每一位有情眾生都注定會證悟,無論它是處於這個宇宙,還是其他宇宙。每一位有情眾生,無論它處於何種境況,都注定會證悟。證悟只是時間的問題,但這個時間會很長很長。

 

問3: 一個人問到:「當聽開示或禪修時,我總覺得很困。這該如何克服?請您給我一些建議。另外,我的房間里有一個鬼魂,我該怎麼辦? 謝謝。」

答3:該如何克服?我認為你可以做一點瑜伽。比如,你可以做一些上一世卡盧仁波切的瑜伽。它是免費的,很容易找到。我也教授一些其他的瑜伽,不過需要現場教學,因為這樣我可以指導得更為精確。

你應該做一些以呼吸為基礎的練習,讓心與身結合、同步地禪修。這會很有幫助。

至於你說你的房間裡面有一個鬼魂,你可以做一些གསུར་(煙供):把不同的食物粉末混合在一起,放在一個小盤子里燃燒。要注意天花板上別有煙霧報警器。一邊燒一邊想著「我把這個供養給一切諸佛菩薩,也供養給你這位鬼魂。我祝你旅途一路順風,並為你祈禱,願你找到更好的來生。」要以慈悲心來做。不要感到恐懼。要慈悲。慷慨地為它祈禱。這絕對不會有壞處。

 

問4: 仁波切,有一位聽眾問到:「如何控制呼吸?」您在這節課開頭講到關於呼吸與心。

答4: 哦,當我說控制呼吸,不是說要像個氣球那樣憋住氣。我所說的控制,是指將心的覺知與呼吸練習結合起來,並保持呼氣與吸氣兩者的平衡。當你能在呼吸之間保持良好的平衡,你自然而然地會有對心的覺知。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當我說控制氣息,不是指與自己的意志做對抗。我所說的控制氣息,是指持續地覺知氣息,能夠把氣保持在身體某個部位,同時進行瑜伽的修持,心中帶有覺知。我相信這非常有幫助。

 

問5:行走時如何禪修(行禪),請給予一些指導,謝謝!

答5:我認為修持行禪必須先從坐禪開始。如果你沒有掌握坐禪的方法或一些基本的技巧,你就無法進行動中禪修。

比如,多羅那他尊者在教授止觀的開示中講到,訓練自心的第一個方法是用鼻子呼氣三次並讓心跟隨此過程。完全離於想要說話、交談、互動的慾望。離於一切欲求,只是簡單地放空,讓心跟隨你三次呼氣的過程並保持覺知。

接下來第一步是,當你呼氣、吸氣時,只需要覺知呼出的氣息,覺知吸入的氣息。不思前想後,僅此而已。不要想象著氣息去了哪裡、怎麼去的,諸如此類。如果你想象氣息去了哪裡、怎麼去的、應該去哪裡等等,你的心就散亂了。所以你必須基於呼吸來訓練你的心。不是基於數字,而是基於呼吸。此為第一點。

第二點是,首先你要以聲音為對境。舉例來說,當你聽到河水的流淌聲,你不要對這條河做任何想象,不要想象河水來源於何處又將歸於何處、水流速度、流向如何,等等。就僅僅聆聽水聲本身。不要想象水聲來自哪裡。這兩者之間有微細的差別。

比如,當人們聽一些舒緩放鬆的音樂時,音樂會將聽者的心帶入一種非常舒緩的狀態,給人一種放鬆的感覺,但與此同時,聽者的心裡思緒紛飛。這並不是真正的放鬆,更多的是關於放鬆的假想。這不是真實的、真正的放鬆。真正的放鬆,是當你聽到瀑布或河流的聲音時,只是以非常柔和的方式讓心專注於此。不多一分,不少一毫,僅此安住於聲音本身。

漸漸地,在你行走的時候,在你看到其他人交談的時候,你就只是聆聽這些聲音的回響,而不捲入他們閒言碎語的內容之中。再漸漸地,當你與其他人互動時,就能夠持續保持你的覺知。

就像這樣,在你走路、進食、睡眠時,都保持覺知。所以,行禪、或是其他動中禪修,都是後續的修持,不是一開始的修持。 因此,循序漸進地進步是很重要的。以觀想種子字為例。如今,當我們說自己是佛教徒,就會直接跳入觀想這個十萬次、觀想那個十萬次、或者觀想本尊、護法等等。

然而多羅那他與尼古瑪教授的方法卻是,先觀想種子字,先觀想一個種子字,然後是兩個種子字,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增加種子字的數量或顏色等等。就是這樣。

 

問6:我的出離心和止的禪修都修得不算太好,這會不會是我修持菩提心的障礙?或者說,我可以同時修持這些嗎?

答6:你當然可以同時修持這些。你可以做止的禪修,可以修持出離心,也可以修持菩提心。這些你都可以修持。要記住,以出家戒為例,出家戒不是受過一次就不必再受了,而是受戒後每隔十五天需要再次受戒,你一再又一再地領受出家戒,重新受戒。菩薩戒也是如此,但受戒的頻率更為密集,需要白天受持三次,晚上受持三次。就我們自身的能力而言,至少也要做到一天一次,至少要每天重新受持一次菩薩戒。有些時候我們會忘失菩薩戒。這正是關鍵所在。我們以不斷重新受戒的方式,盡可能地守持菩薩戒。

好了,我想這次就到這裡。我想對亞洲、歐洲、北美、南美、以及印度的觀眾道聲感謝。感謝你們所有人在法上的奉獻。希望我們下個月也能這樣繼續。我得考慮一下日期,因為下個月我會在一些地方旅行。就這樣。好吧。我想感謝所有的香巴噶舉zoom線上組織者,Nick,以及所有亞洲、歐洲、南美、北美的翻譯們,感謝你們每個人的付出,感謝你們能來這裡幫忙翻譯出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並分享給大家。

我想感謝你們每一位。晚安。保重。祝大家吉祥如意。當我向六臂瑪哈嘎拉祈願時,我永遠都會為你們每一位祈願。保重。謝謝大家抽出寶貴的時間。我們很快就會再見。

 

卡盧仁波切
虛幻道次第系列課程 第三節 連載(4)
202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