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1

卡盧仁波切 | 尼古瑪之「噶烏大手印」 (上午課程)| 第二輪禪修

“རྣམ་རྟོག་སྣ་ཚོགས་འཕྲོ་ན་ལམ་གྱི་སྐྱེས་པ་ལ་ངོ་ཤེས།”

「རྣམ་རྟོག་」是指「念頭的投射」,或稱之為念頭的映射,你怎麼稱呼都可以。

“རྣམ་རྟོག་སྣ་ཚོགས་འཕྲོ་ན་ལམ་གྱི་སྐྱེས་པ་ལ་ངོ་ཤེས།”

所以,即使你正看著心裡即將生起或已經生起的念頭,就只是單純地看著這些念頭的投射。如果你應對不了念頭的投射,就應對不了嗔怒、嫉妒、恐懼等等。因此,為了「應對」我們的挑戰,我們姑且這麼說,為了應對情緒的挑戰,你需要先學會 「如何應對念頭的投射」。這非常重要。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冒犯我,比如批評我、侮辱我,我不是罵回去說:「你怎麼能這樣!你怎麼敢這樣!」而是,當嗔怒即將生起的時候,就在那個當下,我檢驗當下這個覺受以及我對嗔怒的定義。隨著我檢驗嗔怒本身的存在性,嗔怒的投射必定會自行消融。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如你所知,當我們說「我很生氣」或「我不高興」的時候,那意味著我們早就已經生氣了。我的意思是,你早就到了火山口,你早就不在島上沒有火山的這一邊了,而是已經翻到了島的另一邊,站在了火山口上。當你說「我很生氣」或其他類似的內容時,嗔怒的影響已經顯現了。知道嗎?

因此我想要說的是,為了消融我們的負面性,負面的情緒,我們必須認出「如何應對念頭的投射」,明白嗎?因為念頭的投射創造現實,創造我們的感知,即我們想要相信什麼。

舉例來說,你說:「啊,這個人對我說了這些那些。」你試圖界定那個人說的那些字眼。你相信那些字眼存在,對嗎?你說那個人說了你這些,說了你那些。你在說的是,那個人冒犯了你,惹惱了你。你相信這一點。

如果你相信這一點,那意味著它必須是真的。如果它是真的,那麼你在心裡下的定義就是真的,你定義說那個嗔怒是來自那個人的,是從那個人那裡旅行過來,進到你身體裡面的。顯然,你看不到這一點。並沒有諸如嗔怒一類的什麼東西,像個念頭泡泡那樣從另一個人那裡旅行過來然後融入你的頭頂。並沒有這樣的東西,我們都很清楚這一點。但是我們仍然相信是那個人引起了我的嗔怒。並沒有嗔怒以每小時百公里的速度前進並進入你的身體。然而我們仍然相信這一點。我們相信是因為我們感受到它,我們感受到它是因為我們有一個錯誤的自我認同。當我們有錯誤的自我認同,就缺少清明,缺少覺知,那麼一切都從內而外的受到了染污。無論如何也不要往那個方向走。

讓我們回到嗔怒這個話題。當有人批評你的時候,你相信那個人在批評你,在說一些非常不好的話。這時我經常做的是,在我快要生氣的時候去檢驗。我沒說任何話。我沒做任何事。我快要生氣了。那麼我就檢驗當下這個嗔怒的覺受,「嗔怒存在於那個人裡面嗎?嗔怒存在於那個人與我之間的某處嗎?嗔怒存在於我的心裡嗎?因為我說我生氣了,那麼如何定義它呢?嗔怒看起來是圓的嗎?是以幾何形狀存在的?還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它真正以哪種方式存在呢?它在大腦里嗎?在心臟里嗎?還是在心裡呢?在我的四肢里嗎?在我的膝蓋里嗎?我不知道……」所以,去檢驗。你不要說「哦耶,所有大師都說過,那東西並不存在。」不是這樣做檢驗。不要這樣直奔結論。不要那樣,知道嗎?靠你自己得出結論,靠你自己的分析與理解,這非常重要。

如果你只是說「啊,這個大師說過,那個大師也說過,顯然它並不存在」,這是一個緩解疼痛的好藉口。但長期而言,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好結果。因為你沒有得出自己的結論。因此很重要的是要認出嗔怒的覺受,檢驗嗔怒的存在性,然後你會明白,嗔怒的覺受以及嗔怒的根源來自於攻擊性。攻擊性來自於心的幻相,心的幻相來自於無明。

無明的定義在於缺少心的清明。所以,當心缺少清明,就創造出無明的現實。由於無明——無明並不意味著你很愚笨,只是意味著缺少清明,缺少智慧,我們姑且可以這麼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有很多次都快要發怒了,很多很多很多次。但每一次當我遇到這樣的情境,我都會檢驗這個嗔怒的覺受,我檢驗「我相信我生氣了,我相信我不高興了」。然後我更進一步、再進一步地去檢驗,去分析,然後得到結論:「啊,嗔怒並不存在於那個覺受里。」於是我禪修。這就是你讓自己冷靜下來的辦法。

再比如,嫉妒的時候也是一樣,有其他情緒問題的時候也是如此,你檢驗,禪修,檢驗,禪修,檢驗與禪修必須結合在一起,不是分裂開來。就是這些。

現在我們回來談認出念頭的投射。

“རྣམ་རྟོག་སྣ་ཚོགས་འཕྲོ་ན་ལམ་གྱི་སྐྱེས་པ་ལ་ངོ་ཤེས། འཔྲོ་རྦད་ཀྱིས་བཅད་ལ་བཞག།”

這是第二輪禪修,即:無論何時,當念頭的投射即將生起,你就只是看著這些念頭的投射。當你看著念頭的投射,它們會自行消融。

當然,還會再有其他的念頭投射,其他的念頭投射,其他的念頭投射,顯然如此。無論何時,當你一再又一再地生起其他的念頭投射的時候,你可以再次回到呼吸練習,呼氣,吸氣,呼氣,吸氣,呼氣,然後讓心處於不抓取的狀態。這種狀態並不是佛性,它只是不抓取,不抓取的心性狀態。

當念頭的投射生起,看著那個自己信以為真的形相。只是看著,不帶懊悔,也不做誇大。因為,消融嗔怒的方法,是不做誇大,讓它自然消融。有些時候,作為佛教修行人,我們以一種非常糟糕的方式對待我們的嗔怒及其他情緒。因為我們說「啊,我生氣了,我真是糟糕。」我們把事情誇大,超出了它本來的樣子。脫離實際的誇大,絕不是應對嗔怒的辦法。應對嗔怒的辦法是,如其所是地看待它。如果你超出實際而做出更多的投射,那麼嗔怒就得逞了。

所以,絕不誇大,無論你能否戰勝這種情緒,都不要對自己說:「我真糟糕,我是個差勁的修行人。」不要這樣。因為如果那樣,你就是在製造錯誤的泡泡,你在製造泡泡,製造嗔怒的幻相,遠超過它本來的樣子。在你下次遇到其他讓你感到不舒服的情緒時,這種做法起不到任何幫助。

“འཔྲོ་རྦད་ཀྱིས་བཅད་ལ་བཞག། དམིགས་སྐོར་གཉིས།”

所以,這是第二輪禪修。

第二輪禪修

當各種念頭突然生起,立即認出它們,有力地斬斷它們,然後安住(在自然安歇的狀態)。

 

༄༅། །ཕྱག་ཆེན་གའུ་མའམ་རང་བབས་རྣམ་གསུམ་ཞེས་བྱ་བའི་ཁྲིད་ཡིག་བཞུགས་སོ།།

「噶烏大手印之引導,亦名智慧空行母尼古瑪三自然安歇法之引導」
多羅那他著

尼古瑪之「噶烏大手印」,卡盧仁波切講授(上午課程 – 55′ 10′′)
噶舉蘇卡秋林 —— 2022年3月11日,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