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1

卡盧仁波切 | 尼古瑪之「噶烏大手印」 (上午課程)| 第四輪禪修

“རྣམ་རྟོག་བྱུང་ཙ་ན་དྲན་ཅིང་ངོ་ཤེས་པ་བྱེད་སྙམ་པ་བྱས་པས་སེལ་ཏེ། དམིགས་སྐོར་གསུམ། བརྗེད་ངས་ཀྱང་ཆེར་འགྲོ་ན་བྱིན་བའི་སྐྱོན་ཡིན། རིག་པ་བསྒྲིམ། མིག་དཔངས་གཏོད།
མཐོངས་དཀར་བ་དང་ཡང་ཐོག་ལ་སོགས་པར་བསྒོམ།”

如果你有很多潛在的散亂,那麼試著將自己的心語意結合在一起,讓眼睛保持看向水平方向,以此種態度單純地禪修。

如果你感到懶惰、沒有勇氣、或沒有動力,亦或你正有怒氣或處於其他某種非常封閉的心態,那麼就試著讓眼睛稍稍向下方看,並運用講過的這些方法讓它消融。

如果你正執著於世俗事務,有點讓你難以承受的世俗事務,那麼很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憶念無常的含義。

我覺得我必須要告訴大家一件事。我們大家都會談論出離心與不執著,我們都樂於談論不執著,因為那聽起來很棒,但其實那樣並沒什麼作用。我認為很重要的是,不執著是與出離心相關聯的,出離心必須通過修持而漸漸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比如釋伽牟尼佛,他並不是只用了一個生世就立即成佛的。他累世累劫地累積善業,才得以在最後那個生世里證悟了。對嗎?我們必須將此牢記於心。這非常重要。所以,出離心是我們需要畢生修持的。這很重要。出離心不是僅在一開始修一修就放下的,而是需要終身保持的修持。

出離心核心的基礎是心的覺知。你越是發展心的覺知,出離心越會建立並自然而然地加強。如果你試圖揪出執著並把它踢出你的公寓,那行不通。它還會回來,而且會變本加厲。明白嗎?因此,要想出離,要想有真實的出離心,就要發展心的覺知。當你發展心的覺知,出離心會自然而然地生起,不費吹灰之力。它會自行展開。

如果你試圖強調說:「啊!我必須出離!」如果你對此做出很多響亮的聲明,那真的行不通。你自己在房間里大聲喊著「我想要有出離心!我需要出離!」那不起作用。巨大的回聲除了會讓你傷到自己耳朵里的鼓膜,完全不會有什麼作用。因為,當你具有真實的覺知——我們要有覺知的目的只有一個:覺知到幻相。對嗎?我們不是要建立軍事化的覺知,而是要有心的覺知。

所以,你越是發展覺知,出離心越會漸漸地自行增強。它自己就會完成這項工作。如果你強迫自己出離,執著就還會反彈回來,而且還會讓你所執著的事物看起來比之前更具吸引力,更大,更好。明白嗎?誘惑會變本加厲。

如果你有覺知,如果你對苦之輪轉、苦、以及一切事物的前因後果都有覺知,那麼你自會出離。但是為了達成圓滿正覺,現實也需要維繫,明白嗎?

所以,我們穿的所有那些宗教化的服飾,我們做的所有閉關,都是象徵性的。那些並非現實,那些只是象徵性的,只是我們為了發展覺知而試圖建立的一種更好的境況。因此,要生起真實的出離心,覺知是關鍵。而且,出離心不是某種情緒,也不是某種你必須要面對的掙扎。好嗎?

你必須發展的是覺知。你越是有覺知,就越有出離心。因為我們試圖出離的,正是我們稱之為輪回、幻相、不真實的那個。對嗎?那麼,當你有覺知,你就會漸漸地放手,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對一切都放手。明白嗎?你不必把自己弄得支離破碎。

比如,當你有真實的覺知,那麼所有那些看起來很重要的事物都會消融。那種欲求會自行消融。事物的重要性會自行消融。因為你對自心的狀態有覺知,你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影響有覺知。你知曉所有這些不同影響的存在,也知道它們從何處來,奔向何處,去向何方,後果如何,結果如何。

當你有真實的覺知,你會照見萬物。因此,當你發展出類似這樣的品質,你自會出離。因為你不再重復苦之輪轉,不再重復苦因。出離的目的就在於此——即,不再重復苦因與苦的現實。

因此,發展覺知非常重要。為了發展覺知,最重要的是要認出覺知的定義。關於覺知的想法很美,但界定覺知的含義非常重要。

覺知的定義好比是說:你修本尊法、修上師瑜伽、修蘇卡悉地的法、修尼古瑪的法,你做所有這些修持。隨著你漸漸地修持——不是僅僅一兩個月——然後你會有實證體驗。對一些人來說,他們的個人體驗可能會很特別。

但最終,隨著你的修持,你會體驗到自心純淨的喜樂,那不一定是心性本然,明白嗎?因為很多佛教徒——其他地方的佛教徒,不在這裡,不是這裡的佛教徒,是其他地方的佛教徒,其他宇宙里的——他們每個人都太過著眼於證悟。我覺得證悟被高估了。它很棒,但是有點被高估了。在通往證悟的旅途上,有很多美好值得去體驗。而你忘了這一點。就像我們生活的方式,出生,然後死去。我們幾乎是忙不迭地死去,幾乎就這樣結束了。有些人無法以珍惜的心去生活,去體驗。他們沒有完完全全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正如我們對待生命與死亡的態度,有些人、大多數人會執著於證悟的想法,證悟,證悟,證悟。它很棒,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不該忘記在這個旅途中可以經歷的所有那些美好體驗。我們必須瞭解這一點。

比如當你修持尼古瑪瑜伽,修持六臂瑪哈嘎拉、四本尊法或其他法門的時候,你不只是開始發展覺知,而是開始發展真實的覺知以及某種喜樂的體驗。不是某種自我想象,而是一種純淨的喜樂體驗。

然後你開始對自己說:「一切都很好,」明白嗎?你開始心滿意足地對自己說:「一切都很好,我所需的一切都在這裡了」。當你有這樣的心態,以及與此相伴的覺知,你就不會像其他人那樣犯愚蠢的錯誤。明白嗎?這很重要,請牢記在心。

所以,試著去欣賞這個旅程,而不是僅僅瞄向終點。因為我看到有些佛教修行人的修行方式很可悲。一點也沒有吸引力,而是很可悲。我不是說修行中的一切都很優雅很美好,的確有很多要去經受的艱辛,但也不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悲慘而不快樂的人,一個不快樂的佛教徒。不是非得這樣。

我不是說修行中沒有掙扎,一定會有掙扎、艱辛與挑戰。你必須經受這些。但修行也並不是要讓你的生活變得可悲。這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舉例來說,我們所有人在生活里的苦因都在於我們想要更多,想要更多,想要更多。在這個物質化的世界里,我們想要更多,也因此受苦。明白嗎?當你沒有錢的時候,你也沒有親友。當你有錢了,就有一大堆親友。當你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你身邊。當你要死了,就冒出一大堆親友來繼承遺產,等等。

所以在物質世界里,擁有很多東西就有很多苦。我並不是說我不是這樣看待生活的。但是在精神世界里也是如此,有很多抓取,很多抓取。「我想要修這個!我想要得到那樣的結果!什麼是最高階的教法?什麼是秘密的教法?什麼是最重要且其他人從來沒接過的教法?」我們傾向於這樣。我對此不做評判。但那樣行不通。

「最好的教法」——並沒有所謂「最好的」教法。只有教法本身,以及你自己的心性品質,你對現實的認知,對法的認知。全都取決於此。明白嗎?

所以,如果你不具備相應的心性品質,「最好的教法」也沒有幫助。如果你具有心性品質,即是是最簡單的教法也會對你如何看待現實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所謂教法,就是關於你如何看待現實,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覺知以及修行的目的等等。

所以僅僅是得到「最高階的教法」對誰也沒有幫助。舉例來說,看吧,現在全世界有這麼多書籍。每一本書,幾乎每一本佛教書籍都會提到「心性本然」。每個人都談論它。但是看看有多少人認出了心性本然呢?幾乎沒有。所以這件事不是這樣起作用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在這個旅途里,你需要經受一小點艱辛,一小點挑戰。明白嗎?然而在這個旅途中,你也必須明白,你可以獲得很多美好的體驗,明白嗎?

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當你只是個普通的、基礎的修行人,當你被告知無常的含義之後,你只會認為無常就是很多苦、很多生與死、很多不同的境況等等。你如此看待,也如此修持。

最終當你達到某種程度的理解和了悟,即使是一片葉子從樹上落到地上,你都會如此看待:「啊,這就是生與滅,這就是無常。」

然後,你能夠就如此簡單的現象、簡單的教法而展開禪修。你能夠僅憑最簡單的教法,禪修並進入無二元分別的狀態。因此,隨著你經由閉關等等的修持而發展出更多的心性品質,即使是基礎的教法也會對你產生深邃的影響,影響你看待生活的方式以及你的修行等等。就是以上這些。

“དམིགས་སྐོར་བཞི་པའོ།”

第四輪禪修就是憶念、思維無常的含義等等,我剛剛都講解了。以上這些合起來就是第四輪禪修的內容。

 

第四轮禅修

當你的心變得不清明,當你的記憶力衰退,這是昏沈過患的表現:要強化你的覺知,眼睛朝上方看,坐到陽台上或屋頂上打坐,或站起來。以種種方式斬斷昏沈。

如果你變得易怒或過於敏感,這表明你內心擾動:放鬆,眼睛向下方看。

如果你受感官愉悅的影響而分心散亂,就要省思無常與苦,讓自己不捲入感官與念頭當中。

 

༄༅། །ཕྱག་ཆེན་གའུ་མའམ་རང་བབས་རྣམ་གསུམ་ཞེས་བྱ་བའི་ཁྲིད་ཡིག་བཞུགས་སོ།།

「噶烏大手印之引導,亦名智慧空行母尼古瑪三自然安歇法之引導」
多羅那他著

尼古瑪之「噶烏大手印」,卡盧仁波切講授(上午課程 – 1h 15′ 15′′)
噶舉蘇卡秋林 —— 2022年3月11日,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