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8

卡盧仁波切 | 我們如何通過禪修克服恐懼

問: 我們如何通過禪修克服恐懼?

答: 我們練習禪修是為了體驗明覺,認識心性本然。

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做出反應,如何做計畫,如何解決問題或處理事務,如何給出解決方案,就會感到恐懼。當我們不知道如何保護家人,如何處理自己行為的負面結果,我們也會感到恐懼。因此,恐懼的實質是面臨未知時的心理狀態, 是因為對心性缺乏真正清晰的瞭解。

因此我認為,禪修不僅對克服恐懼有幫助,還有更廣大的利益。我們發心修習禪修,不是為了得到短暫的快樂,不是為了得到像是登山或騎行帶來的那種興奮感。禪修的意義在於為內心帶來平靜,讓我們的心從一切幻相中真正解脫。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由此,要修習禪修,我認為需要以純淨發心,不斷依經教而修,並一再又一再地檢視自己的發心。

一再又一再地清楚自己的發心,並且要不斷提醒自己憶念因果,要不斷地真誠地自我省察。這些都非常重要。

上述講了禪修的意義,要完全實現禪修的意義,需要非常扎實的基礎。扎實的基礎不是僅憑想要做禪修的意願就自然具備。要實現禪修的意義,唯有在你看清輪回的真相之時,才會實現。輪回不在寺院的牆上,也不在教言文字裡。輪回是你自己,是缺乏覺察和明覺時的你。當你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在釋迦牟尼佛之道上真正地踏出第一步。

此外,我們不該僅僅出於恐懼而練習禪修,而是要為了利益一切有情,也是為了利益自己。不過我們也需要更廣闊的理解。

有些人會說:“我要控制我的心。我要控制我的憤怒。我要控制我的嫉妒。” 如果你保持這樣的觀念,那麼即使禪修也幫不到你。因為這些人說:‘哦,我需要控制!我的先生(或太太)不開心!我的家人不滿意!我的家人或我的合作夥伴,他們做這些,而我做那些。我想要這樣,他們卻想要那樣。我不開心。我不滿足!“這種不滿足感總是在那兒。

我認為,我們需要拋棄這種“我需要控制”的心態。如果你保持這樣的心態,“我要控制我的先生或太太,我的家人,我的合作夥伴,我們的公司,我的人,我的鄰居”,那麼你會把同樣的態度帶入禪修,繼而說:“我要控制我的嫉妒,我要控制我的憤怒,我要控制我對其他人的競爭心。我要控制。”如果你以此開始,當即就迷失了。因為禪修不是這樣運作的。你不能控制。如果你以“想要控制憤怒”的心態開始修持,就會行不通。然而如果你說:“哦,我根本控制不了我的憤怒,它太強大了“,這也行不通。

觀照憤怒原本的樣子。觀照嫉妒原本的樣子。基於對因果的理解,再現一個場景。不要再現情況最糟糕時的場景,而是重現一個適當的場景並試著去理解:“嫉妒從何而來?又於何處消融?當嫉妒發生時,它如何影響到我的態度、行為和決策?又如何影響我對他人、對鄰居、對家人的看法?“繼而,就在這個場景裡,繼續去試著理解:就在這個當下,嫉妒存在於何處?它具有什麼形狀、形相、重量等等,以及任何你所能想到的定義。

然後你會明白,你一直想要去控制的嫉妒並不究竟存在。嫉妒不以長久而堅實的形式存在。因此,沒有什麼要去控制的。因為控制意味著事物實際存在,可以被抓住。但對於嫉妒、憤怒這些而言,並不是什麼可以從左手移到右手、或可以抓取、移開或替換的東西。

當你明白這些,就會明白你自身便是輪回。輪回不是寫在佛陀教言中的文字,也不是寺院牆壁上的圖畫。輪回實際上是你在深受無明蒙蔽下,不願放棄自己所堅信的幻相。於是我們才會對自己說:“啊!原來我一直在愚弄自己。因此,我要找到解決辦法。因此,我一定要修行! “此時才會生起真正的修行動力。

另一種危險在於,另一群人當他們發現嫉妒、憤怒並非實存,自我趁虛而入,於是他們誤入歧途。於是他們說:“哦!看我!如今我認識到,每件事都是空!一切都是空!“他們抱有極其自我中心的態度,同時又對空性大談特談。這種所謂”空性“的態度並不能解決問題。因此,不要落於兩種極端。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獻上我的愛與尊重
卡盧仁波切
2020年4月26日 臉書直播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