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5

祈願法會歷史

祈願法會是為了世界和平及一切有情之證悟而舉行的年度盛會。共修祈願文有助於消除障礙以達致和平,並且創造因緣以令一切有情生活於和諧之中。

噶舉祈願法會起源於十五世紀第七世嘉華噶瑪巴確紮嘉措帶領噶舉傳承的修持者們聚集在一起的修持。1983年,尊貴的金剛持卡盧仁波切在菩提伽耶再度恢復了祈願法會的傳統。當時約有四十位參與者,大部分是來自索納達寺院的僧侶與喇嘛。起初祈願法會長達三個月之久。與會大眾將主要的祈願文共修十萬遍,並于每日修持薈供。一個主要的用意是培養對那些需要幫助之人的慷慨佈施之心。鑒於此,修持者們每天會佈施食物給無家可歸的有情。

祈願法會的傳統一直持續至1989年上一世卡盧仁波切趣入大涅槃,而後他的心子波卡仁波切將此傳統延續了下來。尊貴的大司徒仁波切、嘉察仁波切,以及蔣貢康楚(大寶法王噶瑪巴的心子們)都是法會重要的參與者。2004年波卡仁波切示寂以後,祈願法會在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嘉華噶瑪巴的帶領下不斷發展,日益帶有無分教派色彩,由藏傳佛教各個傳承的修行人們共同參與。它遵循著19世紀蔣貢康楚羅卓泰耶、蔣揚欽哲旺波以及其他幾位大德發起的利美運動的宗旨。2008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邀請第十四世尊者出席祈願法會,各大寺院開始在菩提伽耶齊聚一堂。祈願法會成為一個大型、國際化的法會,其中包括為世界和平而祈願。來自北美、加拿大、歐洲的團體每年都受邀參與。此外,由各傳承所籌辦的其他祈願法會也逐漸在全球範圍開展起來。

2014年,尊貴的第二世卡盧仁波切,在法國發起了香巴噶舉祈願法會,以此延續上一世卡盧仁波切所建立的傳統。而今,仁波切將慈悲蒞臨位於聖塔菲的KSK佛教中心,主持首屆北美祈願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