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06

卡盧仁波切 | 閉關的意義

我們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需要虔敬心。我們總是聽到人們在強調這一點。當我們去往這個道場或是那個道場,人們就會跟你說,你要有虔敬心、你需要相信佛法、你必須要對佛陀的法教生起篤信、你必須要慈悲為懷。我們總是聽到諸如此類的說法。這些聽起來真是完美,真是美好,直入心田,不過最終也只是在心上駐留片刻而已。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在我們回到各自家中之後,如何才能做到上述這些。換句話說,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引導自己落實這些要求。當我們與其他法友發生爭執時,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自我防護,以免破失上述這些戒律。我們時常會陷於這類困境之中。

我們被告知要相信美好。當然,這樣想來也的確美妙。而且當我們身處道場時,這樣去想也並不困難,因為那時喇嘛會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而你四周的人們也都會很自律,種種情境都盡善盡美。你聽到的話語悅耳動人。你感到自己對很多事情也變得包容。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麼高興,微笑著,展現他們最好的一面,而你也如此融入其中。不過當你返回自己的住所,返回日常生活後,就又會變得缺少自律,也做不出身在道場時的那種「小小的」調整。

實際上,我們被告知要相信的,的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們沒有被告知如何逐步落實。我們被告知要相信一切有情(皆有佛性)、要對一切眾生慈悲為懷、要恆常保持自己菩提心的誓願,白天三次晚間三次地發起菩提心。我們也被告知說,絕不可以觀察自己的上師的過失,哪怕一星半點這樣的想法都不可以有。你必須視自己的上師如佛陀一般慈悲、慷慨、慈愛、戒律清淨。我們被告知要相信這些。這很完美。完美的戒律。這些是由那些高度證悟者給出的完美教言。完美無缺,真實不虛。

不過我們自己身為修行者,(要想真的做到上述那些),卻必須靠點滴的實修,一分鐘再一分鐘、一座再一座、一個月再一個月、以及循序漸進地投入閉關獨處。我沒有辦法提供什麼更為容易的變通選項。如果我以你們現在這樣的修行方式獲得了修行上的成就,也許我可以分享某種變通的選項。比如,我去找份工作,然後再回來道場與大家分享我修行上的心得…如果我有的話……如果我能一邊以普通大眾的方式生活,一邊又能獲得佛法修行上的品質或證量的話……不過我覺得,如果換作那樣,我自己對佛法的體悟並不會達到像目前這樣的程度。

因為關鍵在於,在你進行閉關獨處時,起初,你得以認清自己身在何處;接下來,周圍的環境和氛圍會慢慢對你產生影響,使你的妄念漸漸減少,或是說,你心上的投射漸漸減少。隨著妄念的減少,你的心念與習氣也會隨之調整。接下來,當你開始實修、開始你的精神之旅時,你的心會變得更為敏銳,更為精准。如果你是那種認為自己可以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樣想就怎樣想」的修行者,最終將一無所成。為了讓自己的心具備精准的品質,就有必要閉關獨處。這是我想抱著完完全全坦誠的態度,與大家分享的一點。

因為,不經由閉關獨處,什麼成就也無法達成。即使對於我本人來說也是如此。作為被授予「卡盧仁波切的轉世」這一頭銜的人,我有很多機會拜見各位傑出的上師,在我升座之前、之後、直至現在。我曾經拜見過很多偉大的上師,未來也仍有很多這樣的機會。不過歸根結底,也還是要親自付諸努力。為了付諸努力,你需要選擇、或為自己創造適當的環境。至少,要為自己每一座的座上修持,創造必要的環境。我們的目標,是培養自心的覺知,並使之具有精准的品質。

獻上我的愛和尊重
卡盧仁波切
2018年9月22日於加拿大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