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5

卡盧仁波切 |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第六節)| 嗔恚即將生起時(第2部分)

Tong ching mig med de la sung dzug ser
Dor dje sem pa sog kyang de chin no
Nyon mong dö tchag sog lang rig dro tsel
空且無緣稱彼為雙運,
金剛薩埵等等亦如是,
貪等煩惱亦如是類推。

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在其他任何情緒上,只需要照搬這個方法。「rig dro tsel」,即你可以照搬這個方法,把它運用在其他情緒上。舉例來說,當你有一個很強的執著,那麼你就看著這個執著,看著這個欲求,看著這個慾望的本質,試著一步一步來。就像畫畫的時候不要 「非黑即白」,明白嗎?舉例來說,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說:「這個人是好人,那個人是壞人。」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我們會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共通之處,有些人好,也有些人壞,但每個人都不容易。」明白嗎?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現實。總之,我試圖表達的是,我們必須要運用剛才所講的方法去檢視情緒。

不是僅僅說「這個情緒是好的」,也不是僅僅說「那個情緒是壞的」,而是要認出每個情緒,並將之劃分為三個級別。第一個級別:堅實。第二個級別:少了些堅實,更為精微。第三個級別:更加、更加、更加精微。我就是這樣做的。這對我來說很奏效。所以,你要經常把情緒分為這三個級別:堅實的、不太堅實而較為精微的、以及第三種——更為精微的。你的分析心必須次第檢驗這些。而後,你會得到一個清晰的結論。否則,如果你只是一味否定,如果你在一開始就說:「嗔恚是壞的。」,那麼你就是在把嗔恚的這個念頭更為放大地投射出來。在嗔恚再次冒出來的時候,又會變成一個麻煩。

Nyon mong dö tchag sog lang rig dro tsel
貪等煩惱亦如是類推

再多強調一遍。你將情緒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你檢驗那些較為堅實的,然後是第二類——有些堅實有些精微的,然後是第三類——更為精微的。不過,正如我剛才講過的,你需要有一定的心性基礎,即心的敏銳和清明。一旦你通過禪修或其他修心法門的修持,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有這種精微的心,就有更多的可能認出這些來。

因此,若要認出這種精微的面向,認出嗔恚的本質,執著的本質,嫉妒的本質,任何一種情緒的本質,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心上積聚足夠的力量或清明,然後就如我之前所說的,看著嗔恚本身,如其所是。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看到嗔恚,以及嗔恚的本質,攻擊性,攻擊性的本質在於不滿足,「不滿足的心性狀態」——而「不滿足的心性狀態」源於無明,明白嗎?

於是,你就可以走到第四階段,或第三階段,但不是僅僅運用你的心,而是,你分析一陣,然後停一停。再分析,再停一停。再分析,再停一停。我的意思是,不是過多的使用頭腦。你運用頭腦也運用心,將分析與禪修結合起來,通過你自身的分析和理解找到清明感,然後再進入下一階段,再到下一階段,再到下一階段,以此類推。

起初你需要這樣做。如果你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修持,那麼歷經時間,就會如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所說,「在微細的嗔恚出現的當下,你就只是以赤裸的眼觀照它,那個嗔恚就會消融」,對吧?這個方法也可被運用於其他情緒,以此類推。將情緒轉為空性,這個能力還在後面的階段。聽起來意思很接近,但仍然是不同的。聽起來意思非常接近,但不是一回事。

 

卡盧仁波切每月ZOOM授課
第六節——2021年11月7日(34′ 55′′)

「[53] 中文版偈頌【49】

「[53] Che dang tog pa lam lam tchar wei tse
嗔恚分別朗然顯現時,
Dzen par ta ching so med chag pa na
赤裸觀視無作安置時,
Phen nöd med par rang sa de ru yel
無有利損自地融於彼,
De le chen du rang djung ye she med
除彼而外無有自生智,
So med ngang du lam lam tchar wa de
無作性中彼朗然顯現,
Nam pa che dang ngo wo ye she yin
形相嗔恚體性是智慧,
Che dang yel dzo tong dang tsol mi go
嗔恚逝後無須尋空顏,
Tong ching mig med de la sung dzug ser
空且無緣稱彼為雙運,
Dor dje sem pa sog kyang de chin no
金剛薩埵等等亦如是,
Nyon mong dö tchag sog lang rig dro tsel
貪等煩惱亦如是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