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5

卡盧仁波切 |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第六節)| 嗔恚即將生起時

Che dang tog pa lam lam tchar wei tse
Dzen par ta ching so med chag pa na
Phen nöd med par rang sa de ru yel
嗔恚分別朗然顯現時,
赤裸觀視無作安置時,
無有利損自地融於彼,

這則偈頌是關於如何處理嗔恚心。

Che dang tog pa lam lam tchar wei tse
嗔恚分別朗然顯現時,

當嗔恚心生起時,「lam lam」是指即將要生起的時候。這與嗔恚已經完全生起或完全發洩出來有很大的區別。將嗔恚完全發洩出來是第三種情況,摔砸東西、打碎玻璃、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發洩,我們對此都經驗豐富。

作者這裡討論的是第一種情況。有三種不同的情況。所以,首先是有個投射,你看到這個投射。第二種情況是你完全被那個念頭影響了。第三種情況是你採取了行動來發洩。我們都瞭解這些,無需對此再做討論。我們都與自己的父母、同事、家庭成員、乃至與每件事都發生爭執。我們都清楚這些,對此都有豐富的經驗。

這裡,作者講的是,正如我之前所說,為了瞭解嗔恨,你必須瞭解攻擊性。不瞭解攻擊性,就無從瞭解嗔恚。為了瞭解攻擊性,你就必須瞭解生氣的感受,或這種投射,即你心裡生起了某種不舒服的感受。所以,你需要已經有非常清明的心地。你不能醉醺醺地或滿心焦慮地說:「哦,我想要戰勝我的嗔恚。」這行不通。

Che dang tog pa lam lam tchar wei tse」,嗔恚分別朗然顯現時,「lam lam」意思是某種朦朧的投射,這是一個描述。當嗔恚即將生起的時候,接下來的事就非常重要,「Dzen par ta ching」,意思是,以赤裸的眼睛觀照。

Dzen par ta ching so med chag pa na
赤裸觀視無作安置時,

so med chag pa na」的意思是,不添加任何東西。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巴西人,當你喝朗姆酒的時候,會說「不要加糖。」「不加檸檬,不加糖,讓朗姆酒就是朗姆酒。」或者,比如意大利人在做披薩的時候,就只是一張披薩和薩拉米。你不會在上面撒菠蘿,明白嗎?那對意大利文化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冒犯。再比如,德國人認為他們的香腸才是真正的香腸,美式香腸不算。宣稱美式香腸也是香腸,是對德國文化的冒犯。總之,我說這些只是想逗大家一笑。

Dzen par ta ching」指赤裸的眼。「ta ching」指以赤裸的眼去看。「so med chag pa na」的意思是,不添加任何東西,就讓它保持本來的樣子。如實地去看,讓它保持本來的樣子。

Phen nöd med par rang sa de ru yel
無有利損自地融於彼,

Phen nöd med par」的意思是,沒有正面的效用,也沒有負面的效用。它會立即自行消失。因此,「Che dang tog pa lam tchar wei tse」 (嗔恚逝後無須尋空顏),非常重要的是,這不是在嗔恚已經完全生起時所用的方法,而是適用於嗔恚即將生起時的方法。

因此結論是,我們的心需要足夠敏銳,在嗔恚即將生起時注意到它。如果我們做不到,如果沒有清明或敏銳的心,你就掌控不了任何事。所以你需要去發展清明而敏銳的心,那麼歷經時間,長此以往地運用這個方法,你就能夠掌控並處理嗔恚。

Che dang tog pa lam lam tchar wei tse
Dzen par ta ching so med chag pa na
Phen nöd med par rang sa de ru yel
嗔恚分別朗然顯現時,
赤裸觀視無作安置時,
無有利損自地融於彼,

比如,有人批評你說:「你真糟糕,你不好,你糟透了,你不好」,當你心裡生起不舒服的感受,就會有攻擊性,就會有嗔恚。因此,當你產生不舒服的感受的時候,你就直視著那個不舒服的感受,直視著它,不帶觀點,不評價它是好是壞。只是單純地看著那個不舒服的感受。那麼,因為,嗔恚起初並不存在,所以它會消融。嗔恚,是我們心的投射,是我執的投射。因此它可以消融。

Phen nöd med par rang sa de ru yel
無有利損自地融於彼,

這是我自己也用的方法。

De le chen du rang djung ye she med
除彼而外無有自生智,

所以,這是自生智。自然原生的智慧。當你學會這個方法,就會找到自生智。

So med ngang du lam lam tchar wa de
Nam pa che dang ngo wo ye she yin
無作性中彼朗然顯現,
形相嗔恚體性是智慧,

如果你瞭解了它的源頭和本質,你就能認出它內在純粹的智慧。或者,基本上來說,你可以轉化它。你可以將它轉化為無二元分別的狀態。

Nam pa che dang ngo wo ye she yin
Che dang yel dzo tong dang tsol mi go
形相嗔恚體性是智慧,
嗔恚逝後無須尋空顏,

因為,當你以清明的心觀照,嗔恚從未存在過,只是你認為嗔恚存在,那麼,當嗔恚消融時,當你不帶任何負面或正面的觀點,而認識到嗔恚從未存在的那一刻,當你打破嗔恚的幻相,你就會見到真正的空性。明白嗎?

Che dang yel dzo」, 「Che dang」是指嗔恚,「yel dzo」的意思是消失,「tong」是指空性,「dang」是指空性之光,「tsol mi go」, 「tsol」是指尋找,「mi go」的意思是不需要。這就是我之所以說它可以轉化。並不是因為嗔恚是好的。嗔恚可以被轉化,是基於心的清明。因為在嗔恚即將生起時,你以赤裸的眼去看,以赤裸的心觀照,不做評判,以非常純淨的心,非常清晰而有意識的心去看。當你看到,嗔恚並不真實存在,就穿透了那個幻相,超越了那個幻相,就認出了明性或空性等等。

Che dang yel dzo tong dang tsol mi go
嗔恚逝後無須尋空顏,

以上,對於一些修行人,在他們歷經長時間的修行之後,是可能實現的。不是一蹴而就。

Tong ching mig med de la sung dzug ser
Dor dje sem pa sog kyang de chin no
Nyon mong dö tchag sog lang rig dro tsel
空且無緣稱彼為雙運,
金剛薩埵等等亦如是,
貪等煩惱亦如是類推。

卡盧仁波切每月ZOOM授課
第六節——2021年11月7日(25′ 25”)

「[53] 中文版偈頌【49】

「[53] Che dang tog pa lam lam tchar wei tse
嗔恚分別朗然顯現時,
Dzen par ta ching so med chag pa na
赤裸觀視無作安置時,
Phen nöd med par rang sa de ru yel
無有利損自地融於彼,
De le chen du rang djung ye she med
除彼而外無有自生智,
So med ngang du lam lam tchar wa de
無作性中彼朗然顯現,
Nam pa che dang ngo wo ye she yin
形相嗔恚體性是智慧,
Che dang yel dzo tong dang tsol mi go
嗔恚逝後無須尋空顏,
Tong ching mig med de la sung dzug ser
空且無緣稱彼為雙運,
Dor dje sem pa sog kyang de chin no
金剛薩埵等等亦如是,
Nyon mong dö tchag sog lang rig dro tsel
貪等煩惱亦如是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