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0

卡盧仁波切 | 上師與弟子


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關係

今天我想既從傳統角度也從非傳統角度,談一談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關係。

讓我先依照傳統的方式開始。傳統來講,我們都瞭解,憑藉善業才能幸運地獲得瑕滿人身,值遇佛陀的殊勝教法;如果更幸運一點,才會遇到一位偉大的證悟之師作為榜樣,並從上師那裡接受教法;要更為幸運,我們才會有足夠的智慧理解這些教法。因此,如果我們遇到一位偉大的上師,我們會要求自己盡一切努力清淨而完美地持守三昧耶戒和其他誓言,以此提升我們的虔誠心。

可你知道嗎,關於這些,我將就此打住。原因在於,剛才所談到的傳統說法如今對我們不起作用。因為我們已經對上述這些說法習以為常,並且一再地曲解其意。

是的,如今對於虔誠心的概念,以及上師與弟子的關係,存在許多誤解。人們幾乎像是陷入了愛河,像磁鐵一般黏住自己的上師,幾乎想要與上師結婚。其實我不介意你愛慕自己的上師,因為我也愛慕我的上師。但關鍵是這並不能讓你解脫。愛慕上師並不會讓你解脫,也與真實的虔誠心毫不相干。

我來談一下虔誠心。虔誠心端賴於你看清自己的現實。我說的不是那種你每天做完早飯做午飯,做完午飯做晚飯的那種現實,而是指實相。那就是我們並不想活在我執、嫉妒與無明之中。通過認識我們的實相,認識到我們都在因為執著而受苦,我們才會對佛陀的教法升起真實的興趣,並且由衷地想要實踐佛法。這時你才會升起真實的虔誠心,這意味著你瞭解上師的品質有多麼殊勝難得,希望從中學習,希望從上師那裡接受教法,並親身實踐教法。

不要與上師離得太近。永遠不要。因為你需要的不是上師這個人,而是他/她的品質,是從他/她那裡獲得教法和經驗的傳授。與上師離得太近,弊大於利。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我對此說得清楚明瞭。因為我自己作為一個修行者,也曾多次在這一點上迷失。

佛陀的教授和佛法修行之路非常單純。從你的上師那裡接受教法,然後自己進行閉關,消化和實踐你所接到的教法。當你的修行有了進展,再回到上師身邊彙報你的進展,向上師訴說你的經驗體悟。就這麼簡單。這一點非常重要。

眼下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該找什麼樣的人作為上師?我的建議是,找那種追隨佛陀的教法,將佛陀的教法應用在自己身上,並以佛陀教授的智慧慷慨無私地幫助你的人為師。以這樣的人為師,無論這位老師是男士還是女士,是僧侶或是在家人,都可以。不要試圖找一個完美的、出名的、看上去美麗又優雅,高高坐在寶座上的人。忘掉這一切吧。誰都可以坐上寶座。只要花幾千塊錢請一個人做一個雕花彩繪又鑲金子的寶座,你自己也可以坐上去,並且看起來莊嚴隆重,甚至有點像是已經開悟的樣子。但那與真實的佛法毫不相干。

耐心花時間找到那位對的老師。你得自己發現他/她所具備的正向品質。如今21世紀的金剛乘中,充斥著各種關於上師的廣告,宣說某某是位偉大的上師和他的偉大之處。但這些無關真相,它們只是廣告而已。你得花時間自己去尋找和檢驗。沒有人催你。你可能會時不時的陷入困惑。但這正是旅程中的一部分。如果你從不允許自己困惑,你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名真正的弟子。接受犯錯,接受困惑,允許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永遠不要丟棄你的精神品質。永遠不要失去自己的根基。

當你找到那個對的上師,從他/她那裡接受教法,之後進行閉關,實踐你所接到的法,而不要對上師執著。在接受教法之後,不要依賴於你的上師,而是開始依靠自己的實修。因為上師並不是你的丈夫或妻子,不是什麼人可以由你操控。同樣,從上師的角度而言,我們不能也不該以任何方式操控弟子。作為上師,我們應該恒時對弟子獻上尊重,並且根據弟子的個人經驗而與之分享我們的正向品質。

你也該避免待在由一大群金剛兄弟姐妹組成的團體裡。這樣的團體裡少不了戲劇衝突,會激起你更多的憤怒、思慮和懷疑。團體越大,陷阱越大。它會讓你在自己的精神之路上迷失。當你稱自己為一位修行人,無論是大乘還是金剛乘,都應該少想,多修。沒錯,少想,多修。讓實修變得簡單,並保持這份簡單。在所有關於佛陀的教授裡,專心跟隨你的上師,專注於你自己的修行。這是我們必須理解的最重要的部分。

現在來談談實修。在實修中我們必須移除兩種主要的障礙。

第一個主要的障礙就是驕傲。在一些情況下,我們漸漸熟悉了教法,覺得自己已經無所不知。這樣的態度需要被立即清除。只要你升起這樣的心念,諸如:我知道的比其他學生都要多,我知道的比上師本人都要多,而我又是多麼的謙卑……我如此完美又純淨,博學又謙卑。這時你就已陷入了你為自己製造的幻覺。這是我們必須移除的第一個障礙。別再一邊假裝謙卑一邊希望自己在別人看來修得很好。我們並不純淨,也沒有多美好。我們是對自己的情緒缺少控制能力、又沒有自我覺知的人。如果你希望讓自己看起來完美,希望自我感覺良好,又試圖表現得謙卑,你就已經迷失了。

實際上,從上師那裡學到的一點一滴,即使非常細小瑣碎,我們都必須珍惜,都必須重視。如果你對來自上師的最細小瑣碎的教授都懂得珍視,並依止實修,你的進步將指日可待。相反,如果你不懂得珍視上師細小瑣碎的教授,那麼即使是一位非常非常偉大的上師在你面前,也無法對你有什麼幫助。

第二個主要的障礙是舒適。停止想要留在舒適區裡的心理。當我說實修,指的可不是在你想要修的時候才修一點點,不是在你想閱讀的時候才讀一點點有意思的內容,不是在你想起來的時候才想辦法讓自己感覺好一點點。

移除尋求舒適的習慣。不要覺得,因為自己正在修行,所以一切事情都會依照自己的計畫進展。生命中沒有哪件事會依照你的計畫,這是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現實。在佛法修行之路上更是如此。我們必須接受這一點。沒有哪件事會依照計畫進行。為什麼?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的。

更進一步來講,作為一位修行人,你不該為了尋求舒適而來。你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了證悟實相。如果你是為了尋求舒適,不如找個工作多掙點錢,然後去享受一個不錯的按摩,這是你要的舒適。然而佛陀教授的目的完全不是為了舒適。

如今每個人都想遇見奇跡、見證奇跡,這真的讓我非常失望。我們必須停止尋求奇跡,停止尋求舒適,停止試圖待在舒適區裡的懶惰。我們需要停止上述這些習氣。接受教法,在任何可能的時候親證實修,身心結合地實踐教法,這才是重要的。

感覺舒適會是最大的障礙。這是我要表達的觀點。在精進實修中心生歡喜,與在修行中感覺舒適完全不同。歡喜精進地修行,與讓自己在別人面前看起來不錯,或是讓自己感覺舒適完全不同。不要試圖在別人面前裝腔作勢,不要試圖讓自己舒適,不要因為熟悉教法而對之習以為常並陷入懶惰。

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關係很簡單。尊貴的佛陀的教導很簡單。佛法修行之路也很簡單。舉個例子,當岡波巴在前往拜見密勒日巴的路上時,他知道自己第二天即將見到密勒日巴,於是向其他的金剛兄弟打聽上師在哪個方向。之後,他內心懷著極度的虔誠,朝向密勒日巴所在的方向入睡。第二天他醒來時,就直接證悟了佛性。簡單至此。然而要實現這一點,我們得先經由閉關做好準備,培養這種簡單,培養對自己行動行為的自我覺知。我們需要停止討論某個教授是針對誰或是誰們的。每一個教授都是為了你。沒有哪個教授是為了除你之外的他或她。每一個教授都是為你而講,為利益於你。但是要記得,當你進入實修,要保持簡單。一項實修。專注於此。進行閉關。移除一切負面習氣和不切實際的期待。就是如此。

獻上我的愛與尊重 — 卡盧仁波切

2016.06